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石家庄都市圈发展规划的通知
(一)构建“一核两极、两圈两廊”空间格局。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落实河北省国土空间规划,顺应都市圈产业升级、人口流动、空间演进趋势,强化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突出石家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其他城市比较优势,协同构建“一核两极、两圈两廊”石家庄都市圈空间格局。
“一核”引领。发挥石家庄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着力优化石家庄“一主、四辅、两带”城市空间格局,提升创新策源、产业引领、资源组织、辐射带动和服务保障功能,打造京津冀世界一流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推动主城区内涵式发展,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和形象品质提升,突出科技创新、总部经济、现代金融、公共服务等功能,打造宜居宜业、魅力品质主城区。强化鹿泉、藁城、栾城、空港4个组团与主城区联动发展,增强产业承载、人口集聚能力,打造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组团区。充分发挥太行山、滹沱河的生态文化资源优势,增强生态涵养、科创研发、创意设计、康养休闲、体育运动等功能,构筑太行山、滹沱河休闲创新活力带。
“两极”支撑。充分发挥邢台、衡水市两个重要增长极支撑带动作用,加强与中心城市分工协作、联动发展,共同提升石家庄都市圈核心竞争力。邢台市做强做优主城区和皇寺镇—会宁镇、羊范镇—南石门镇、任泽区、南和区4个组团,推进邯邢一体化发展,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食品加工等产业,加快建设石家庄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衡水市加快桃城区、冀州区、高新区、滨湖新区城市组团和衡水湖生态绿心建设,加强河北衡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雄安衡水协作区等建设,重点发展工程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制品等产业,成为石家庄都市圈与东部沿海地区紧密联系的重要节点城市。
“两圈”协作。立足中心城市与毗邻区域、周边地区经济支撑性、互补性,着力构建通勤圈与协作圈多维度发展格局。构建功能完善、高效协作的通勤圈,推动石家庄市与定州市、辛集市、宁晋县等毗邻区域建立政策协同、要素统筹、利益分配、项目共建等协同高效的发展体制机制,打造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构建联系紧密、优势互补的协作圈,推动通勤圈体制机制向衡水、邢台市延伸,强化科技创新、产业上下游、公共服务等领域联动发展,逐步扩大一体化同城化范围,加强与邯郸市,保定市安国市、蠡县、博野县、曲阳县和望都县,沧州市肃宁县和献县,山西省阳泉市和晋中市昔阳县,在产业、能源、生态等领域分工协作,打造一批跨区域联系紧密、优势互补的重大功能性合作平台,构建跨区域优势特色产业链。
“两廊”聚集。依托交通干线,推动产业、人口等要素沿轴向聚集,构建石家庄都市圈经济发展廊道。打造沿京广线综合发展廊道,依托京保石发展轴线,强化石家庄、邢台、定州等地重要支点作用,培育发展一批中小城市、经济强镇,加快布局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高端高新产业,向北链接服务北京和雄安新区,向南链接中原经济区,构建先进制造业和城镇聚集的综合发展廊道。打造沿石黄线综合发展廊道,以石黄高速公路、石衡高速公路、石太高速公路等复合快速交通走廊为支撑,强化衡水、辛集、晋州等地重要支点作用,推动沿线城镇、产业园区联动发展,提升人口和产业聚集能力,向东链接东部沿海港口,向西链接山西、内蒙古地区,构建东出西联、陆海联动的综合发展廊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