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石家庄都市圈发展规划的通知
先进新材料产业。聚焦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及产业高端材料需求,重点打造铁基新材料、化工新材料、建筑新材料等新材料产业链。推动石家庄、邢台等地着力打造高端专用钢材、增材制造金属粉末等铁基新材料产业链,推动石家庄、定州、邢台、衡水等地联手打造以光学材料、特种工程材料、高端工程橡胶、新能源锂电材料等为主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链,依托石家庄、邢台等地玻璃、水泥、陶瓷等传统建材产业联合打造以节能光伏玻璃、墙体保温材料、装配式建筑等为主的新型建筑材料产业链。到2035年,石家庄都市圈先进新材料产业营业收入力争突破5000亿元。
现代食品和粮食深加工产业。适应食品健康、营养、方便消费新需求,聚焦乳制品、休闲食品、功能食品、预制食品等重点领域,建设一批特色食品产业聚集区,联合打造京津冀现代绿色食品生产供应基地。支持石家庄、邢台、衡水、定州等地建设优质乳品产业基地,推动地方传统美食、小吃等预制化食品转型。到2035年,石家庄都市圈现代食品产业营业收入力争突破5000亿元。
建设京津冀数字经济新高地。以石家庄为主阵地,推动河北正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河北鹿泉经济开发区和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错位发展,加快建设大数据中心、智能传感器研发中心、数字新媒体中心、国家化合物半导体技术创新北方中心、半导体设计公共服务中心等平台。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快布局半导体外延、芯片设计制造、陶瓷封装、微波器件、卫星导航、应急通信、激光雷达等产业,打造半导体、网络通信、汽车电子三大全产业链。推动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支持制造业企业系统化、图谱化、标准化推进数字化转型,推进企业级、行业级、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积极引导制造企业上云上平台,培育推广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业态新模式。提升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支持邢台、衡水等地打造各具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应用平台。
推动未来产业加快发展。着眼全球科技前沿,主动拓展产业新赛道,超前规划和布局一批引领发展方向的未来新兴产业,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依托集成电路、通信导航、智能传感器等产业优势,推动人工智能、太赫兹、元宇宙、光电子、第三代半导体等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布局低空经济、先进遥感、卫星运营等空天信息产业,培育壮大物联网、区块链、鸿蒙欧拉、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VR/AR)等数字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下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面向未来生命健康和医疗需求,加强生物医药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重点在基因技术、细胞治疗与再生医学、合成生物、脑科学与脑机接口等细分领域实现突破,加快推进细胞与基因治疗药物的开发和商业化进程,为生命医药产业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瞄准前沿新材料需求,重点探索在先进储能材料、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石墨烯、碳纤维、新型纳米材料、显示功能新材料、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新一代生物医用材料等细分产业实现突破发展。紧盯北京未来产业发展动向,找准契合点和耦合点,推动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能源、未来材料、未来制造、未来空间等创新成果孵化和产业化。
强化产业发展协作平台。推动园区提档升级,持续提升园区承接承载能力,深化“开发区+公司”“标准地”和审批制度等改革举措,强化园区绩效管理,实施“腾笼换鸟”策略,盘活低效园区,探索降低用地、用能成本路径,打造一批具有坚强配套能力的低成本园区。提升园区发展能级,推进石家庄“四辅”组团及五大产业片区与主城区的快速干道建设,强化交通对产业的支撑服务功能,推动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国家级园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园区,力争跨入万亿园区行列,鼓励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河北衡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河北邢台经济开发区等具备条件的省级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园区,打造一批五千亿级园区,强化园区间产业协作,加强上下游产业配套衔接,优化产业发展生态,探索开展协同招商模式,更好承接京津科技溢出效应和产业转移。加强园区合作共建,探索在跨市县临界地区、交通廊道沿线地区以及产业协同发展基础好的地区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创新园区协作模式,鼓励“飞地园”建设,积极探索“共建共享”“产业导入”“委托管理”“双向飞地”等园区合作模式,鼓励河北自贸试验区正定片区、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国家级园区发挥政策优势,吸引周边地区企业在园区设立科创飞地、总部基地等“飞地园”,探索成本共担和利益分成、人才共享和联合创新等机制,促进园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