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规划 (2021-2030年)》解读
2030年目标:生物多样性得到切实保护。各类自然保护地区域数量和面积达到合理水平,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加强河北省珍稀濒危动植物迁地保护和人工繁育,形成一定数量的濒危动植物种群,为补充野外种群奠定基础;建立完善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预警体系,健全生物种质资源出入境管理制度以及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共享制度。
规划任务: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研究和能力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促进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提高外来物种入侵防控能力。
第四部分为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和优先领域。规划将重点区域定为两区(坝上高原区、滨海区),两山(太行山、燕山),两湖(白洋淀、衡水湖)。优先领域包括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与常态化监测,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力度,科学开展生物多样性迁地保护与研究,促进生物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防控外来入侵物种和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宣传与研究,特色生物资源利用与推广。同时,确定了相应7个专栏、24项工程。
第五部分为保障措施。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执法监督、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科技保障、加强宣传教育、深化交流合作等六方面保障措施。
三、出台意义
《规划》以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中心,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有效应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挑战,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确保重要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生物遗传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水平,对推动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政策文件:河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规划 (2021—203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