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石家庄都市圈发展规划的通知
推动基础教育合作发展。协同推进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和有序流动,加强区域、城乡、学段间动态调整和统筹调配,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供给机制。统筹中小幼学校规划建设,加快建设一批条件较优、质量较高、群众满意的新优质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供给。深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范围,深化校长和教师交流合作,鼓励优质学校通过建立教育集团、城乡学校共同体、对口帮扶等方式,带动薄弱学校协同提升素质教育实施水平,促进区域基础教育质量整体提高。采取同步课堂、联合教研等模式,促进优质线上教育资源全域共享。
协同打造职业教育高地。聚焦石家庄都市圈产业发展特色和人才需求,发挥石家庄、邢台等地职业教育优势,共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体系。深入实施“双高计划”,引导职业教育资源逐步向产业和人口集聚区集中,鼓励有条件的市加快现代职教园区和社区学校建设。支持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急需专业和家政、健康、养老等民生紧缺专业,优化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统筹布局共享型实训基地、人才评价基地、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等,鼓励石家庄都市圈内各市积极争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共筑区域性特色职业教育高地。深入推进全民终身学习活动,扩大优质学习资源供给,推动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建设。
加速高等教育优质发展。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全面合作、协同创新,开展学术交流、学生交流、课程开放、跨校选课、学分互认,联手打造高水平大学和优势学科。发挥大学科技园作用,打造服务区域创新发展的成果转化主阵地,建设一批联合培养基地,共建共享高水平专业实验(实训)室、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共同打造石家庄都市圈科研沃土、智力高地。鼓励具备条件的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建设一批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三)加强医疗养老合作。
协同提升区域医疗水平。深化与京津等地优质医疗资源合作,巩固扩大临床检验结果互认试点医疗机构范围。按照“一院多区”发展模式,推动省级医疗资源向中心城市以外扩容,依托当地现有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多种合作方式,支持开展专科协作、远程医疗等医疗合作,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支持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开展老年期常见病、慢性病等防治工作。加强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资源下沉,在基层推广医学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建立疑难重症会诊和转诊绿色通道,完善急救医疗网络联动协作机制。
共筑公共卫生安全屏障。加强区域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健全平战结合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运行机制,搭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增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能力。完善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健全“分层分级、防治结合、平急结合、中西结合”的公共卫生防控救治网络,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标准化建设,建立“气象+医疗”的多疾病风险预警业务体系,提升县级医院传染病救治能力。完善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协同监测机制,健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制度。加强血液安全管理,强化政府责任,将区域内采血点纳入城市规划,健全完善优质高效血站服务体系,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无偿献血的良好氛围。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河北行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积极发挥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作用,促进社会共治。
共享健康养老服务资源。推动优质养老资源纵深布局,鼓励优质养老机构在石家庄都市圈建立连锁机构,推进健康服务产品共享。瞄准京津及周边市场,加快布局一批医养产业综合体和高端医养服务基地,支持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病)科,开展老年病、慢性病等防治工作,创新医养结合发展模式,打造京津冀康养新高地。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布局一批全民公共健身服务设施、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加快石家庄市桥西区全民健身中心、滹沱河体育公园等项目建设,共同打造城市社区“十分钟健身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