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协同社会创新研究院欢迎您!

中国社会科学院 |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 | 网站地图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石家庄都市圈发展规划的通知

作者:  来源:河北省人民政府  浏览统计:   发布时间:2025-03-19
  (四)推进韧性都市圈建设。

  协同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完善跨区域社会治理体系,加强社会治理合作,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和社会治理精细化,加强跨界地区城市管理联动、边界联检和信息共享。联合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联动长效机制,协同防范遏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共建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加强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地下空间等重点领域消防安全治理,针对交通运输、城市建设、产业园区等领域开展常态化安全生产风险排查,协作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重点农产品全程追溯,联合开展交通、消防和安全生产检查。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行政执法等协作机制,构建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的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

  协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完善重大灾害事件预防处理和紧急救援联动机制,加强极端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和气候韧性水平,统筹布局区域性应急救援基地和物资储备中心,加强易受灾地区应急物资配备,建立应急协调平台,加强跨地区信息共享和应急演练、紧急救援合作及应急队伍建设,强化雄安新区上游防灾能力建设,推动防灾减灾救灾一体化。

  七、共筑蓝天碧水净土的生态环境

  (一)共建山水秀美宜居家园。

  优化生态空间格局。构筑“山湖相映、两廊贯通、绿网支撑”的生态空间格局。共保共治太行生态,发挥西部山区县自然生态优势,加强与山西平定县、昔阳县等地合作,重点实施山体、水体修复,人工造林和水土保持等工程,全面划定河湖管理范围,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筑牢生态屏障,加大衡水湖保护修复和湖岸带生态修复力度,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打造城市生态绿心,营造山湖相映的生态景观。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有序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协同推进滹沱河、滏阳河流域堤防建设、河道整治和生态修复,构筑两廊贯通的生态绿廊。依托东部平原河流水系、交通绿廊等骨干廊道,串联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有机连接城市绿地、农田林网植被等生态斑块,构建绿网支撑的生态网络。

  联手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协同推进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和绿色矿山建设,加强重要湿地保护与修复。加强水域陆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太行山、滹沱河、滏阳河等重点区域实施常态化观测,统筹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加强华北豹、青头潜鸭、杓兰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原生境的保护修复。合理科学划定生态缓冲带,保护维持现有核心生境,因地制宜恢复水生植被。

  优化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积极建设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的美丽城市,持续提升石家庄、邢台等国家园林城市形象。科学规划布局城市绿环绿廊绿楔绿道和通风廊道,因地制宜划定和开放草坪绿地和林下空间,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增强城市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优化绿地空间布局,打造高品质城市中心公园,推进湿地公园、郊野公园、城市公园、街心公园、口袋公园等规划建设和提升改造,健全布局合理、增彩延绿、形态丰富的多层次公园绿地体系。加强宁静小区建设,加快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噪声、餐饮、油烟、恶臭污染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