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协同社会创新研究院欢迎您!

中国社会科学院 |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 | 网站地图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作者:  来源:中国慈善联合会  浏览统计:   发布时间:2024-03-13
第十二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零九条 慈善组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予以警告或者责令限期停止活动,并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登记证书并予以公告:
       (一)未按照慈善宗旨开展活动的;
       (二)私分、挪用、截留或者侵占慈善财产的;
       (三)接受附加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违背社会公德条件的捐赠,或者对受益人附加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违背社会公德的条件的。
       第一百一十条 慈善组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予以警告,并没收违法所得;逾期不改正的,责令限期停止活动并进行整改:
       (一)违反本法第十四条规定造成慈善财产损失的;
       (二)指定或者变相指定捐赠人、慈善组织管理人员的利害关系人作为受益人的;
       (三)将不得用于投资的财产用于投资的;
       (四)擅自改变捐赠财产用途的;
       (五)因管理不善造成慈善财产重大损失的;
       (六)开展慈善活动的年度支出、管理费用或者募捐成本违反规定的;
       (七)未依法履行信息公开义务的;
       (八)未依法报送年度工作报告、财务会计报告或者报备募捐方案的;
       (九)泄露捐赠人、志愿者、受益人个人隐私以及捐赠人、慈善信托的委托人不同意公开的姓名、名称、住所、通讯方式等信息的。
       慈善组织违反本法规定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予以处罚。
       慈善组织有前两款规定的情形,经依法处理后一年内再出现前款规定的情形,或者有其他情节严重情形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吊销登记证书并予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