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石家庄都市圈发展规划的通知
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完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建立交界区域大气环境共建共管机制,统一规划建设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协同监测网络,推动石家庄都市圈内各市细颗粒物浓度持续下降,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联合加强污染物源头把控,严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不断优化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推进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强化先进电能替代技术推广利用,提升企业电气化水平,控制钢铁、水泥、焦化等行业新增产能和加强超低排放改造,加大城市周边电厂余热利用项目建设力度,加快推进主城区燃煤(气)锅炉替代,统筹推进压能、减煤、治企、降尘、控车、增绿等重点任务。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联合执法,探索交界地带重污染天气协同预警,推动石家庄都市圈内各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持续向好。
协同推进流域治理。开展滹沱河、滏阳河等跨市河流断面监测和上下游联防联治,共治重要跨界河流河道。加强生态用水保障,优化用水结构,减缓地下水超采压力。推动滹沱河生态改善、全线通水,增强补水供水能力。完善排污口长效监管机制,联合推进主要河流干流及重要支流入河排污口整治。健全跨市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实现水环境治理城乡全覆盖,全面消除城市和农村黑臭水体。协同建立环境资源审判组织体系,推进环境执法司法协调联动。
联合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强化污染源头治理,开展受污染农用地溯源整治,加强工业企业土壤污染风险防控,强化企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监管。优化污染地块及搬迁遗留污染宗地再利用监管,推进农用地安全利用,加大优先保护类耕地保护力度,严厉查处向农田施用不符合标准肥料,对受污染耕地定期开展受污染耕地农产品质量监测和安全利用效果评估。
推进固体废物协同处置。加大源头共管力度,统筹固体废物处置能力,推动区域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能力与产废情况总体匹配。优化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布局,支持深泽工业危废无害化和资源再生基地建设。完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加快构建以焚烧工艺处置为主和其他工艺处置为补充的医疗废物处置体系。共同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高质量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三)联合推动碳达峰碳中和。
协同推动重点行业实现碳达峰。稳步推进能耗双控制度向碳排放双控制度转变,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推进钢铁行业突破低碳工艺技术瓶颈,推动可再生能源在钢铁行业的应用。化工行业提高能效,减少行业碳排放,提供低碳和可循环利用的化工产品,引领上下游行业全生命周期共同减排。引导建材行业向轻型化、集约化、制品化转型,加强低碳建材产品研发应用。推动现有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和节能降碳改造,加强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支持符合条件的城市(园区)争创碳达峰试点城市(园区)。
推进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探索开展多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治理,推动建立县域间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协作机制,全面推进重点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开展城市、产业园区、重点行业等多层次协同创新,全面提升多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水平。控制工业领域碳排放,推动低碳、零碳技术替代传统高碳技术,升级钢铁、建材、化工领域工艺技术,严控工业二氧化碳排放,推动煤电、煤化工等行业开展减排示范工程。大力发展低碳交通和绿色交通,推动石家庄都市圈内各市提高公交、出租汽车、货车等营运车辆的新能源、绿色能源、低碳能源等的应用比例,持续降低新生产汽车的燃料消耗及二氧化碳排放量。推动建筑领域节能减碳,稳步提高新建建筑和基础设施节能标准,推进既有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绿色节能改造,有序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建设绿色低碳城市。
